環保署公布臨海縣市環保局進行海岸廢棄物監測工作,調查結果發現,累積到今年第三季,海岸淨灘撿拾的廢棄物中,生活垃圾及遊憩行為所產生的垃圾比率最高(第 1 季占 76.67%、第 2 季占 89.37%及第 3 季占 85.58%),其次為抽菸行為(第 1 季 17.66%)及漁業與休閒釣魚(第 2 季 6.02%及第 3 季 8.79%)。
環保署舉行推動 e 化認養淨灘、公布淨灘及調查成果記者會,環保署環管處長袁紹英表示,過去一年半以來,全國淨灘場次達 2 萬 3469 場次,淨灘人數達將近 40 萬人次,海岸清理出的垃圾量達 7443.25 公噸。
袁紹英表示,從海岸垃圾的組成內容分析,北中南東離島的海岸垃圾,主要還是生活垃圾為主,菸蒂也占一定的成分,漁業也產生很多廢棄物;東部地區海岸菸蒂比較多,但這僅只是調查的結果,從數據上並沒辦法說明東部海岸「為什麼菸蒂比較多」,但主要還是以生活垃圾為主,這與全世界的調查相符合。
袁紹英表示,個人東西一定要帶走,因此呼籲國人到海灘遊憩,一定要源頭減量;他以這次調查中,從離島海岸垃圾中發現,日本漁船飄下的垃圾較少,來自韓國、中國大陸的比較多,也因此在離島淨灘,會發現比本島更多的廢棄漁具、漁網。
此外,袁紹英也說,海灘垃圾除了一般垃圾占比較多以外,以寶特瓶為例,不論是離島或本島,六成到七成都無法辨識,若真的要進一步細分類,離島地區寶特瓶多達 85.40%無法辨識,但可看到來自大陸、韓國、菲律賓的寶特瓶,有的甚至被海洋生物啃咬過;但本島的寶特瓶有 39.58%無法辨識,其中有 57.58%是台灣本土自己的寶特瓶,是國人出去遊憩垃圾沒有帶走。
為了更精準計算統計海岸的垃圾,環保署明年下半年開始,會引入 AI 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方式,初期會先以寶特瓶為調查物品,嘗試用無人機,或用 App 結合電話,做海灘垃圾更精準的分析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