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sh09352003 - 最新消息 | 2018-04-13 | 點閱數: 3103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與發展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是重要的國際性環保運動,它起源於 1970 年的美國,由威斯康辛州的參議員蓋洛‧尼爾森和丹 尼斯‧海斯發起,他們號召了兩千多萬人走上街頭,呼籲人類 愛護地球、停止破壞,這一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草根遊行 活動,促使國會迅速通過多項環境保護法案,並成立環保署, 現代環保運動自此展開。

         到了 1990 年,全球已有 141 個國家、 2 億人參與「世界地球日」活動,他們以座談會、遊行、文化表演、清潔環境、督促立法等行動,形成一股國際環保勢力,促成全世界第一次地球高峰會議於巴西里約召開,許多國家紛紛設立官方的環保機構。 1997 年,世界各國領袖更齊聚日本京都,對最迫切的環境危機"全球暖化"展開行動。公元 2000 年, 5 億個世界公民為挽救地球,響應「清潔能源」運動,展開新世紀的地球日主題。


      世界地球日網絡( Earth Day Network, EDN )舉辦了全世界網路票選,讓身為地球一份子的個人,為自己最關心、認為急待改善解決的環境議題發聲。根據票選結果, EDN 訂出地球日 2018 的主題,你知道票選結果是什麼嗎?
    答案是……塑膠( Plastics )!

這個項目以投票率 53%成為首要關注,世界地球日網絡表示,未來將發動全球倡議,透過對於公民、企業以及政府的教育與遊說,能漸次以非污染性的材料取代以石油開發為基礎的塑料。因此,世界地球日網路宣布 2018 年地球日主題訂為:” Bags, Bottles and Straws: Building a Single-UsePlastics Free World ”,台灣地球日主題則為「終結塑膠污染」。
    你的想法是什麼呢?在你我生活上隨手可得的塑膠袋、寶特瓶、吸管等等,看似方便大家的日常生活,但請試著想想……假如你我的家被這些無法分解的塑膠製品塞滿時,你我會(該)如何應對?換更大的房子?找替代方案(產品)?地球只有一個,你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將要繼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
台灣地球日結合世界地球日 2020 年前達成 30 億綠行動( 3 Billion Acts of Green )的目標。

    從去年( 2017 )即設計了「台灣百萬綠行動」,號召地球人們一起「說到做到愛地球」。我們挑選出 50 個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執行的綠行動提案,並預計以 3 年時間,在台灣募集 100 萬個綠行動。一起在地球日 50 週年當天送給地球一個禮物吧!您在台灣百萬綠行動網站上登錄的項目,也將一起彙報至世界地球日網絡總部,讓國際能夠看到台灣的參與。台灣地球日邀請您,立刻採取行
動,加入 2018 年地球日「終結塑膠污染」的行列!
台灣的綠行動需要你!世界的綠行動需要台灣!
參考資料
• 世界地球日網絡, Earth Day Network Launches Global Campaign toEnd Plastic Pollution.

關於「淨灘」的二三事

在海邊遊玩,不只帶走自己的垃圾,讓我們順手撿起沙灘上的垃圾!

​​淨灘可以是一場光鮮亮麗的形象活動、一天飆汗過癮的工作假期、一堂深刻體驗的教育課程;甚至是一個啟發環境意識、重整生活態度的全新契機。

淨灘,不是停止垃圾汙染的終點,卻是每個人親海、愛海與守護海洋的最佳起點。

荒野保護協會與企業、政府、民眾合作,透過「產業創新、公民守護、政策改革」三大策略,希望可以逐年減少海洋廢棄物的數量,留給子孫可以赤腳奔跑的潔白沙灘、魚群自在優游的透澈藍海。

您可以透過淨灘,與荒野共同減少廢棄物進入大海的機會。

為什麼要淨灘

天生潔癖驅使

人類是群居動物,喜歡住在整潔淨美的環境中,從刷牙、洗澡、洗衣服、倒垃圾、掃地、洗車等,我們樂意付出時間與勞力「改善生活中的不潔淨」。如果我願意清理家中的垃圾桶,同樣的潔癖也可能驅動我撿起海邊的寶特瓶,即使不是自己所丟。

減緩海洋汙染

根據近年於國際淨灘間的垃圾統計,海洋垃圾兩大頭號殺手:免洗餐具及塑膠垃圾。光是撿拾到的塑膠瓶,堆疊高度高達 8.4 座台北 101 大樓;免洗餐具的數量,以每人三餐使用來計算,可用上將近 30 年。這些廢棄物歷經幾十年也不會分解,不僅隔離了人與海的距離,也迫使海洋生物享用人類製造的「垃圾食物」。

國際淨灘行動(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 ICC

垃圾問題不只讓居住陸地上的人頭痛,更嚴重的是在不知不覺中汙染海洋,除了看起來髒亂,海洋廢棄物對自然生態、人類健康、觀光旅遊都有致命的影響。正因為這些垃圾來自你我,我們有責任停止用垃圾繼續傷害海洋,而荒野邀請民眾參與的淨灘監測,正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ICC 國際淨灘行動除了號召大家淨灘外,也將收集到的數據統一公布,透過民眾教育、向公部門倡議和企業合作,希望改變大家既有的行為與習慣,真正解決海洋廢棄物的問題。

ICC 國際淨灘行動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志工行動,在臺灣由清淨海洋行動聯盟( Taiwan Ocean Cleanup Alliance , T.O.C.A )舉辦,成員包括台南市社區大學、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誰可以淨灘

任何人

去淨灘就像在自己家門口巷道掃地一樣簡單,除了少數保護區或軍營,在臺灣淨灘不用跟政府部門提出任何申請。沒有公告禁止進入的海灘,大家都可以隨時去撿垃圾(淨灘),例如:

  • 我家附近那一片海岸已經髒到看不下去,想揪人去撿乾淨。
  • 我身邊的朋友每天都製造一大堆垃圾,我想找他們去淨灘,體驗一下垃圾過量問題,希望他們以後也可以嘗試帶環保杯、環保餐具與購物袋出門。
  • 我看到海龜和鯨豚誤食塑膠很可憐,下禮拜正好跟朋友約好去海邊玩,可以去淨灘。
  • 我是學校的老師,想找一個與生活、環保相關的題目,帶學生做科普/科展實驗。
  • 我是公司的福委/公關/人資/愛心社成員,公司請我舉辦一場淨灘,除了讓員工擔任志工回饋社會,也可以促進企業正面形象。

小型淨灘

  • 以清理小範圍海岸為目的,適合 10 人以下的親子家庭或朋友。
  • 可在規劃濱海旅遊行程時順便淨灘。
  • 廢棄物需自行帶離海岸現場或置入海岸管理單位公告的垃圾集中處(垃圾桶或垃圾子車)。

大型淨灘

  • 以清理大面積或高度汙染的海岸線為目地,適合數十人至千人的團體。
  • 主辦單位需承擔意外之風險與責任。
  • 超過數百人的大型淨灘活動,更要謹慎規劃活動之動線流程,相關安全預防與應對措施也應準備充分。可參考荒野製作之「淨灘風險評估與警急應變表(下載 PDF下載 DOC)」。
  • 若評估收集到的廢棄物太多,無法自行帶離海岸,應事先詢問環保局或地方清潔隊可否協助清運(一般需要正式行文),再約定廢棄物集中放置地點與時間。
  • 切勿將廢棄物堆放岸邊、阻擋交通安全或汙染濱海居民生活環境。
  • 除了撿垃圾,大型淨灘通常還有提升主辦單位形象、促進團體內成員感情交流、服務社區鄉里等訴求,需要考慮更多因素,例如:交通動線、舞台搭設等,因此通常選擇在交通便捷、腹地廣大之熱門觀光海岸辦理。
  • 近年由於民間淨灘逐漸熱門、各海岸管轄單位也會僱人定期清掃,所以許多熱門淨灘地點經常會「只剩一點垃圾可以撿」。大型淨灘活動也常見主辦單位贈送免費衣帽、紀念品、餐盒、礦泉水,可能在當地製造更多垃圾,建議淨灘活動應謹慎規劃,以達到保護環境的實質效果。

參考網站: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灘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我愛淨灘」

 

如何進行淨灘

任何一次淨灘的本意應該都是「移除大量推積的人造垃圾、讓海岸恢復原本的樣貌」,因此應選擇在汙染最嚴重的海岸舉辦。台灣本島海岸人造廢棄物的汙染程度依序是:特定離島>河川出海口兩側>無人居住處>人口密集處>熱門觀光景點。暴雨、大浪、洋流與季風也會帶來更多的海漂垃圾,一場颱風會把陸地積怨已深的廢棄物全部沖向海洋,因此颱風過後是舉辦淨灘的好時機。

淨灘三步驟

  1. 選擇固定海灘,長期淨灘與監測垃圾數據。以安全、熟悉、便利為選擇地點時優先的考量因素。除了確認退潮時間外,更需確認當時的天候狀況,嚴禁颱風來襲時期進行淨灘,日照太強或風勢較大時也應避免前往,並依個人身體狀況來進行淨灘。建議時間:白天( 09:00-11:00 );下午( 14:00-17:00 ),並參照當日漲退潮狀況為妥善處理淨灘撿拾的垃圾,淨灘前先聯繫當地環保局,確認適當的垃圾放置地點。
  2. 淨灘 100%裝備,愛海洋也要愛自己(淨灘裝備示意圖)
    • 服裝:
      • 遮陽寬沿帽
      • 領巾或頭巾
      • 短袖 T 恤+抗 UV 袖套
      • 麻布手套:防刺傷、割傷
      • 長褲
      • 包鞋
      • 雙肩背包:空出雙手好做事
    • 工具與配件:
      • ICC 表格+夾板+筆(ICC 表格下載
      • 鐵夾
      • 麻袋:耐重耐磨不易破
      • 環保水壺
      • 磅秤:統計淨灘垃圾重量
  1. 線上登錄 ICC 淨灘紀錄表數據。(登錄網址

揪團淨灘就在「愛海小旅行」

熱愛大海的你,享受著海洋給予的美好,慢步在細軟的沙灘,每一段與海洋的記憶,都豐富著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相信愛海的你,必定希望能永遠享有這樣的美景。在海邊遊玩的同時,不只帶走自己的垃圾,並舉手之勞撿起沙灘上的垃圾。對旅客而言也許只是小小的一公斤,而對荒野與海洋來說,卻是個重要行動與監測數據。到海邊遊玩時,跟著愛海三步驟,讓旅行更具意義:線上揪團→上傳淨灘成果→分享照片

 

淨灘之後

淨灘不是解決海洋問題的終點,而是起點,做好垃圾監測及垃圾源頭減量才是愛海關鍵。

 

參考來源:https://www.sow.org.tw/faq/iccicc

文章出處:https://www.earthday.org.tw/newsroom/taiwan/6827

:::

網站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