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sh09352003 - 海洋教育資源 | 2022-01-04 | 點閱數: 3025

生物學家利用基因修改技術,成功將雞胚胎的小腿,發育成類似迅猛龍的樣式。(圖/耶魯大學)

1993 年經典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當中,山姆尼爾(Sam Neill)飾演的古生物學家葛蘭特(Dr. Alan Grant)在挖掘恐龍化石時,提到「恐龍後來演化成鳥」,這絕對是電影史上最佳的「置入型科普教育」情節,雖然在 1993 年,那句話還只是古生物學的假說,但是隨後 30 年的帶羽毛恐龍化石的發現,以及我們對基因序列的瞭解,「鳥類就是恐龍的旁支後代」已被證實。如今生物學家將還要利用基因工程學對這句話做進一步的驗證,他們要把雞返祖為具有恐龍的特徵。


有趣的工程(Interestingeng Ineering)報導,恐龍可能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大型物種,因為牠們存在地球的時間超過一億年,直到大約 6500 萬年前, 1 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才終結了恐龍時代。但是並非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恐龍的旁系子孫演化成鳥類繼續繁演生息著。

為了再進一步證明此事,耶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布拉(Bhart-Anjan S. Bhullar)與哈佛演化生物學家艾伯斯諾夫(Arhat Abzhanov)領導的研究小組從 2015 起,就進行鳥類 DNA 的調節控制,使其變成具有恐龍的特徵。 2015 年研究團隊首次成功地將將雞胚胎的頭部,進行返祖轉化,嘴喙變成類似於迅猛龍和始祖鳥這類小型恐龍的鼻子和上顎的形狀。

近 30 年的迅猛龍復原圖,看起來更像是我們熟悉的鳥類,只是牠的嘴有齒,尾巴有很長的尾椎骨,小腿的脛骨與腓骨是分開的。

(圖/紐約自然史博物館)

布拉教授說:「我們第一步的研究,是想知道鳥喙在骨骼上、功能上是什麼,以及這種重大轉變是在何時發生。從脊椎動物的演化史來看,口鼻部是很成功的構造,但是演化到鳥類卻選擇變成堅硬而無齒的嘴喙,是非常獨特的結構。」

在將鳥喙成功變成鼻子後,智利大學的另一位研究員波提霍(João Francisco Botelho)在 2016 年,利用抑制雞中的 IHH 基因,逆轉了雞的腿部特徵。該實驗導致普通雞發育出管狀的、類似恐龍的腓骨,將腓骨重新連接到腳踝。

包括人類在內,許多四足動物的小腿結構都是 2 個骨頭,分別是腓骨與脛骨,其中脛骨粗而腓骨細。演化到鳥類的時候,鳥類的腓骨退化成一根針,附著在脛骨上完全失去支撐的作用,下回吃雞腿時可以留意一下。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調整 IHH 基因信號,成功導致腓骨延伸與脛相同長度。

不過,這個研究還沒有創造出恐龍,與之前的實驗一樣,胚胎在成熟和孵化之前就被破壞了。

雖然這些研究極具爭議性,但只要不會再出現像 1993 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那樣,因為人為破壞的停電導致危險,那麼創造出具有類似恐龍特徵的鳥類(或者以鳥類返祖的恐龍),組成的動物園將非常值得一遊。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102003393-260408?chdtv

:::

網站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