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sh09352003 - 環境資訊 | 2017-12-22 | 點閱數: 996

新聞稿 - 2017-12-21

環保署資料顯示 2015 年臺灣回收了 9.6 萬公噸的寶特瓶(約 45 億支寶特瓶),回收率達 95%,但也表示還有 5%的寶特瓶,換算下來也有約 2 億 3 千多萬支進入環境中。

【2017 年 12 月 16 日 臺北】 綠色和平彩虹勇士號結束二週倡導減塑巡航後,先是往南航行調查臺灣南部沿海微塑膠分佈情況,打撈過後發現高屏溪口西南方以及後勁溪口最髒,微塑膠比例偏高。彩虹勇士號再接著前進澎湖,由於澎湖長期飽受海洋垃圾之擾,尤其在冬季,隨著東北季風而來的海漂垃圾累積在北岸,觸目驚心。彩虹勇士於昨日與澎湖在地學生和居民一起淨灘,竟清出約一萬個寶特瓶,最後將撿到的垃圾排成一隻展鰭的海龜,期盼每隻海龜都能自由地在海裡暢游,不要再受到海洋塑膠垃圾的迫害。

綠色和平彩虹勇士號來臺發起「由你減塑 海洋沒塑」運動,分別在基隆港與臺南安平港開放民眾登船參觀,總計吸引近四千人到場。而臺灣目前尚未有海洋微塑膠相關研究調查成果,彩虹勇士號航至臺南二仁溪、高雄阿公店溪、後勁溪、屏東高屏溪及小琉球外海,透過打撈、採樣調查,建立臺灣海域微塑膠污染資料庫,從污染端追溯到源頭製造與使用端,讓政策落實減塑。綠色和平在今年十一月初也到過基隆外海打撈微塑膠,撈到許多小於 0.5 公分線狀、粒狀或是片狀的微塑膠,已證實看不見的微塑膠已經存在並分布在臺灣的海面上。綠色和平海洋專案顏寧表示:「這些微塑膠可能就是來自你我生活中的拋棄式塑膠製品,在海上風化、日曬後,脆化或破裂成肉眼難辨的微塑膠,被魚、蝦、貝類誤食再回到我們的餐桌上。」

除了採樣臺灣海中的微塑膠,彩虹勇士號也到了澎湖舉辦兩日淨灘(15 、 16 日),號召馬公島上的學生、居民與船員們一起清理沙岸,昨天總共清出約三噸的垃圾,以寶特瓶最多,竟有一萬瓶。淨灘後,大家先以在現場撿到的 250 多顆廢棄浮球排出海龜外觀,再用撿到的各種垃圾為海龜上色,除了象徵海龜吃進許多塑膠垃圾之外,更希望未來不要再有海龜因為塑膠垃圾而失去生命。

澎湖以往給大家的印象不外乎是沙灘、陽光、仙人掌,但實際上因為澎湖剛好居於臺灣與中國之間的水道,垃圾很容易『過境』而卡在澎湖;也因季節的風向不同,海漂垃圾冬季多累積在北岸,夏季則會積在南岸。自 2008 年起在澎湖做海龜研究與海洋教育推廣的海湧工作室副執行長郭芙說:「澎湖人都知道他們海邊的垃圾很多,也很常淨灘,由於觀光因素,澎湖大多提供瓶裝水給遊客,但島上回收機制不完善,所以岸邊最常見到寶特瓶,再來則是保麗龍、浮球和廢棄漁具。」

比較澎湖與臺灣本島淨灘結果來看,臺灣以民眾生活中最常用的拋棄式塑膠製品居前五名,包括寶特瓶、塑膠瓶蓋、吸管、塑膠袋及手搖飲料杯,澎湖同樣也是寶特瓶居冠。即使環保署資料顯示 2015 年臺灣回收了 9.6 萬公噸的寶特瓶(約 45 億支寶特瓶),回收率達 95%,但也表示還有 5% 的寶特瓶,換算下來也有約 2 億 3 千多萬支進入環境中。顏寧建議,目前未能完全杜絕寶特瓶,可以先從減量著手。在澎湖可以考慮增設飲水機,減少提供瓶裝水,遊客也可以養成自帶環保瓶的習慣,別把垃圾留在澎湖。在未來二年,也建議環保署與縣府合作,在澎湖推行各項減塑政策,將澎湖打造成第一座無塑示範小島,永保澎湖美麗風光。

資料來源: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zh/press/releases/oceans/2017/Penghu-coastal-cleanup/

:::

網站選單